中医在讲到致病因素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著名的概念,那就是医圣张仲景提到的“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然后经过宋代著名的中医学家陈无择完善之后,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切致病因素,无外乎于“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而其中外因的因素,大多总结为“六淫之邪”配资短线炒股,展开一点讲,那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在的致病因素。
对于“外因六淫”之邪,很多方子大多都只能一两个,能够同时针对三个的比较少,要是能够同时针对四个及以上的,那可是凤毛麟角了。然而,有一个一到高温酷暑季节,很多家中常备的中成药,恰好就是这种“凤毛麟角”的存在。它就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这个中成药是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千古名方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原方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等11味中药组成,将这些中药打成粉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适量,用生姜三片、大枣一枚一起煎汤服用。不过在制作成藿香正气水的过程中,药物配方略有调整,主要由“苍术、陈皮、姜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10味中药组成,去掉了原方的桔梗和煎服法中的生姜、大枣,并将原方的白术换成了苍术,半夏曲换成了生半夏,藿香、紫苏、甘草换成了提取物。
从藿香正气散到藿香正气水的药物调整,其中的君臣佐使也发生了变化。从藿香正气散中来看,全方以藿香为君药,主要起到祛风散寒、祛湿化浊、辟秽和中的作用;以半夏曲、陈皮、白术、茯苓为臣药,主要起到理气燥湿、和胃降逆、健脾运湿的作用;以大腹皮、厚朴、紫苏、白芷、桔梗、生姜、大枣为佐药,主要起到行气化湿、畅中行滞,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燥湿化浊、宣肺利膈,内调脾胃、外和营卫的作用;以甘草为是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药性、益气和中的作用。诸药合用,“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妙不可言。
而藿香正气水是在藿香正气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成的,那么,它的配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藿香正气水全方仍以藿香为君药,主要起到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以解表的作用;以紫苏叶、白芷为臣药,主要起到发汗解表、理气散寒的作用;以苍术、厚朴、大腹皮、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为佐药,主要起到燥湿除满,行气降逆、和胃止呕,健脾利湿等作用。诸药合用,“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神奇无比。不过,总体来说,无论是藿香正气散,还是藿香正气水,都能发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总功效。
为什么要说藿香正气散是能够对外感六淫通治一半以上的神奇良方呢?因为藿香正气散能够治疗外感风寒、内伤食滞、夏伤暑湿所致的疾病。不仅如此,它还有理气和中的作用,也就是说不仅外感六淫能够轻松对抗一半以上的病邪(风、寒、暑、湿),还能在内伤饮食方面有“一战之力”,这就不得不佩服它了。不仅如此,还能对感受山岚瘴气以及水土不服的人群,有救治作用,还能发挥“辟秽化浊、和中悦脾”的作用。另外,藿香正气散里还暗藏“化痰第一方”二陈汤,还能针对痰邪发挥作用。这还没完,清代名医汪昂说,藿香正气中的“茯苓、甘草、白术”能够“益脾去湿,以辅正气”,还有扶持正气的作用。
如此说来,藿香正气也太牛了啊,经过这一番分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即便藿香正气水在藿香正气散原方的基础上,药物做了调整,但不影响它的主要功效,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治疗感冒,呕吐,泄泻,霍乱,中暑等疾病。临床实践表明,藿香正气水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失眠,腰痛,水土不服,梅尼埃病,婴幼儿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女性白带过多,湿疹,蚊虫叮咬,冻疮,皮肤瘙痒,外阴白斑病,白色念珠菌,阴痒,扁平苔藓,晕车晕船[1]等疾病。不仅如此,藿香正气水还可用于治疗恶阻、荨麻疹、酸中毒;另外,水剂外搽可治疗股癣、足癣、体癣、手癣、夏季皮炎、湿脚气病、痱子、皮肤痈疖[2]等疾病。
随着现代临床的广泛应用,藿香正气水的药理作用也逐渐浮出水面,研究表明,藿香正气水具有解痉,镇痛,镇吐,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增强细胞免疫,增加胃肠道的吸收,抗菌,抗病毒,抗过敏[2],调节肠道菌群失调[3]等药理作用。随着酷暑难耐的高温天气,中暑、感冒、皮肤问题等多种疾病高发,祛暑品类中,“藿香正气”一骑绝尘[4]。藿香正气的力量强大,尤其是在高温酷暑的三伏天,家家户户都应该备用这个中成药,毕竟:暑湿一去百病消嘛!
参考文献[1]蔡姮婧.藿香正气水的新用途[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2,(8):25.
[2]杨春山.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16):17.
[3]周春亚,付辉政,周志强,等.藿香正气水的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23,20(11):1418-1422.
[4]刘聪.祛暑品类:“藿香正气”一骑绝尘[J].中国药店配资短线炒股,2024,(7):76-83.
倍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