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记者孙文轩)近期,蜜雪集团、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茶姬以及奈雪的茶六家新茶饮上市公司(新茶饮“六小龙”)陆续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今年上半年,六家新茶饮上市公司营收总计超330亿元炒股配资杠杆,归母净利润超50亿元,大多数公司业绩实现正增长。
亮眼的财报数据背后,是新茶饮行业竞争加剧、格局分化以及多元拓展的复杂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各品牌通过不同的模式与策略,在外卖大战、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等多领域展开激烈角逐,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外卖大战:新茶饮市场的“狂欢”与冷思考
外卖订单如瀑布般从打单机中涌出,柜台上的包装纸袋堆积如山,店员们忙碌地制作着一杯又一杯饮料。在过去几个月里,这样的爆单场景在全国多地茶饮门店上演。
今年夏天,三大互联网头部企业掀起的外卖大战,强烈搅动新茶饮市场。不仅让众多茶饮门店订单量激增,还给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大量消费者也在这场持续的折扣活动中受惠,得以品尝各种口味的折扣奶茶和咖啡。
这场大战对茶饮品牌业绩产生了直接影响。蜜雪冰城全球首席运营官时朋说,外卖大战推动门店的平均营业额提升,新增订单显著增强了门店盈利能力。据浙商证券测算,蜜雪集团上半年平均单店贡献的商品销售收入达27.8万,同比增长13.2%,外卖战略拉动效应显著。
奈雪的茶也在财报中披露了外卖订单量的上涨。上半年该集团直营门店收入中,约44.2%来自第三方外卖平台,外卖收入占集团总收益比例同比增加7.5%,配送服务费及其占总收益比例也由此增加。
茶百道在业绩会上披露,外部渠道的阶段性促销活动进一步带动了门店销售,二季度单店日均GMV达到近一年来的季度最高水平,环比一季度提升约15%。
“本次外卖大战中,各主要平台优惠券针对的主要价格带是20元左右,这通常是茶饮和低价快餐所处价格带;而对于50元左右高单价则优惠力度不明显。因此外卖茶饮龙头有望受益。”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
不过,外卖大战对各茶饮品牌的影响并不相同。古茗创始人兼CEO王云安称:“越低价位的品牌相对来说会越受益。公司的策略还是要保堂食,所以在外卖补贴过程中,没有采取很激进的策略。”
据其业绩会透露,在外卖平台“零元购”活动期间,古茗日订单量可达到200-300万,同店GMV增长可达20%以上,但每笔订单到手收益4-5元,最终其对公司整体的成交规模影响有限。
“头部品牌市占率会越来越多。创新品牌还会在一些细分的、差异化领域冒头,但较之前五年(新品牌)冒头速度在下降。”王云安表示,单店的健康经营以及一定的规模是品牌成长的首要因素,激烈的行业竞争未来也将持续。
外卖大战对新茶饮品牌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时朋提到,在提升单量和营业额的同时,外卖大战对门店服务质量、店员体验、消费者体验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吐槽称,使用优惠券点外卖存在品质差、严重超时等问题;商家也因用户等待时间过长,订单频频被取消而受损。
王云安认为,长期来看,外卖补贴大战对于加盟门店经营并非好事,也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补贴退潮后,品牌仍需要回归正常的经营节奏当中。”
也有品牌在权衡利弊后,不参与这场大战。霸王茶姬是其中之一。其创始人张俊杰说:“短期补贴为主导的竞争,对长期市场发展不可持续。参战对门店GMV(商品交易总额)有帮助,但会伤害加盟商利润,也会伤害霸王茶姬的品牌定位。”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提到,外卖补贴虽然短期能够刺激订单量,蜜雪、古茗等品牌受益明显,但长期或压缩利润,加剧价格依赖。霸王茶姬因未深度参与补贴,部分客源分流,销售承压。“外卖大战推动行业洗牌,加速品牌分化:具备规模效应与供应链优势的品牌(如蜜雪、古茗)更能抵御补贴冲击,而依赖高价或直营模式的品牌(如奈雪)面临更大挑战。”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央广网记者表示,三大巨头的竞争趋于平稳。行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供应链完整度、品质稳定、食品安全保障、产品上新速度和质量以及服务体系如何升级、客户粘性如何加强等这几个核心方面的竞争上。“整体来看,未来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
业绩分化:蜜雪冰城领先,奈雪的茶亏损收窄
外卖大战打得火热,但门店单量与整体业绩并非完全同步。新茶饮“六小龙”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营收上,蜜雪冰城继续领跑,霸王茶姬、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及沪上阿姨分列其后。
具体来看,上半年,蜜雪冰城营收148.75亿元,同比增长39.3%;霸王茶姬营收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1%;古茗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茶百道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4.3%;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同比下滑14.4%。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9.7%。奈雪的茶是唯一营收下滑的企业,公司将原因归咎于“关闭部分经营不善的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茶饮六小龙中,奈雪的茶是唯一一家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品牌,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和霸王茶姬,则主要以加盟业务为核心。而对于以加盟模式为主的新茶饮品牌而言,其主要收入来源并非终端饮品的直接销售,而是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包括食材、包装材料、设备设施等。
以蜜雪冰城为例,在报告期内,其面向加盟商的食材(固体饮料、风味饮料浓浆、果酱等)、包装材料(杯子、吸管、包装袋)和设备设施等销售收入144.95亿元,而加盟及相关服务收入仅为3.8亿元。相比之下,其仅有的18家直营门店的奶茶饮品销售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净利润方面,报告期内,蜜雪冰城以27.18亿元继续位居首位,同比增长44.1%;古茗位列第二,净利润16.25亿元,增速达121.5%,为六家中最快;霸王茶姬排名第三,经调整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6.78%。
茶百道位居第四,期内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40%。沪上阿姨位列第五,期内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0.9%。奈雪的茶为唯一亏损品牌,经调整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4.38亿元收窄至1.17亿元,显示出一定改善迹象。
詹军豪表示,从2025年上半年业绩情况来看,新茶饮赛道的“六小龙”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蜜雪冰城凭借其规模化优势和平价定位,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均遥遥领先;古茗则以121.5%的净利润增速成为一匹黑马;霸王茶姬营收增长稳定,但二季度单店月均GMV同比下降25%,未参与外卖补贴是重要原因之一。茶百道、沪上阿姨业绩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奈雪的茶是唯一营收下滑且亏损的品牌,不过亏损有所收窄。
“总体来看,鉴于‘六小龙’各自的周期、定位和策略不一样,发展速度和质量也不一样,随着各大品牌战略落地效果不同,未来品牌格局还会发生一定变化。”朱丹蓬说。
门店数量是影响新茶饮品牌营收和利润的关键指标,各品牌间已拉开差距。截至今年6月30日,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53000家,其中境外4700家,半年内新增9796家门店,日均新开54家。
古茗成为第二个门店数破万家的品牌。门店总数11179家,覆盖全国超200个各线级城市。古茗表示,上半年新店开业速度较2024年上半年快,主要因为现制茶饮店市场复苏,同时古茗调整了扩张策略,并为加盟商开设新店推出优惠政策。
沪上阿姨有9412家门店,由5706名加盟商开设。茶百道门店8444家,同比微增0.7%,其中14家为直营形象店。霸王茶姬全球门店7038家。奈雪的茶门店1638家,包括直营1321家,加盟317家,其2023年7月启动加盟并降低门槛。
业内人士指出,加盟扩张不仅助力品牌快速扩张,还能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持续利润,门店越多,原料与设备销售规模越大,盈利弹性越高。
寻找新增长点:咖啡、下沉与海外的多元布局
在巩固核心茶饮业务基础上,新茶饮品牌也纷纷拓展多元业务,积极寻找新增长点,并持续发力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
现制咖品类成为新茶饮品牌的新宠。今年3月,霸王茶姬推出子品牌“茶姬现萃”,主打茶中式与茶拿铁,目前已在上海开设10家门店。6月,古茗咖啡全国上线,打出8.9元的折扣推广价,超8000家古茗门店配置咖啡设备。
其他几家新茶饮品牌则于更早时间进军现制咖啡市场。蜜雪冰城2017年即推出“幸运咖”,核心产品价格为5至10元。沪上阿姨2022年推出“沪咖”,产品价为13至23元。2024年2月,茶百道在更新后的招股书中则提到:未来三年计划开设15家咖啡店。“咖灰”首家门店于2023年底落地成都。
新茶饮品牌进军现制咖啡领域,是因为看到了其巨大潜力。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18至2023年,现制咖啡饮用者数量从4140万增至1.3亿,年复合增长率26.1%,预计2028年将达到2.6亿,市场规模攀升至4242亿元。
“咖啡和新中式奶茶是新生代的‘双子星品类’。”朱丹蓬表示,咖啡和新中式奶茶已成为新生代消费频次最高、关注程度最高的品类。两类产品齐头并进,交叉融合,既保障了品牌营收,也满足了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偏好。
尽管现制咖啡市场对新茶饮品牌来说充满机遇,但挑战同样显著。詹军豪指出,新茶饮品牌进入咖啡市场,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供应链和门店网络降低成本,但咖啡品类竞争激烈,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瑞幸和库迪的价格战,已将咖啡价格压至10元以下,这使得新茶饮品牌的咖啡子品牌在价格上并无优势。因此,新茶饮品牌需要通过差异化定位,例如茶咖融合等创新方式,来实现市场突围。
除了品类拓展,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也成为新茶饮品牌的重要发展方向。
首先是对下沉市场的争夺。以沪上阿姨为例,其于2024年3月推出“茶瀑布”品牌,产品价格在2至12元,主打轻乳茶等低价产品。古茗的门店布局也显示出其对下沉市场的重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11179家门店中,二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81%,乡镇门店比例增至43%。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3至2028年,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现制茶饮店市场,将成为规模最庞大且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这无疑吸引了众多茶饮巨头在此布局。
“下沉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朱丹蓬指出,五六线城市仍有30万至40万家不知名单店或者小型连锁品牌。未来,这些市场份额可能被头部品牌瓜分,由此带来的增量空间相当可观。关键在于谁能够更快地抢占先机。
詹军豪补充道,下沉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且区域品牌众多。新茶饮品牌若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必须依靠“质价比”和本地化策略来实现突破。
新茶饮品牌在国内激烈竞争,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虽仍保持同比增长,但增速已放缓至6.4%,市场空间逐渐饱和。在此背景下,出海成为品牌探寻增长的重要路径。
9月2日,霸王茶姬正式进入菲律宾市场,首批3家门店在首都马尼拉同步开业。截至6月30日,其海外门店总数达208家,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今年5月,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表示,将在纽约开设首家旗舰店,并拓展澳大利亚、韩国及欧洲市场。茶百道也推进境外业务,海外门店已达21家。
朱丹蓬表示,出海是整个国内市场内卷到一定程度后的应对方案。“随着大国崛起、中国文化的外延,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完善,出海已经成为很多新茶饮品牌的一个增量路径。但目前新茶饮品牌瞄准的海外市场以东南亚为主,并未真正实现国际化。其中,蜜雪冰城表现较为突出,其优势在于拥有近5000家门店的全球供应链,这表明其供应链完整度已经很强。”
海外市场并非一片蓝海。王云安指出,出海是机会也是挑战。餐饮行业走向海外会遇到很多与国内不同的情况,例如运输要求、不同国家人文情怀等。
“海外市场是增长的新引擎,但也面临着文化差异、供应链本地化等诸多挑战。”詹军豪表示,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目标市场、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并构建可持续的本地化运营体系。
倍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